欢迎访问安徽省教育发展基金会官方网站

安徽省教育发展基金会章程

文章出处:安徽省教育发展基金会作者:发布时间:2023-12-11浏览次数:40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基金会的名称是安徽省教育发展基金会,英文译名Anhui Education Development FoundationAEDF

第二条  本基金会是从事公益性非营利性活动的慈善组织主要活动范围在安徽省内。

第三条  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和行动指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展教育公益慈善事业,传播公益慈善文化。积极践行科教兴国战略,主动助力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本基金会开展公益活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遵循合法、自愿、诚信、非营利的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金数500于社会各界单位和个人的捐赠、资助。

  务主管单位是安徽省教育厅。

  本基金会的住所为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327号

  本基金会开展慈善信托业务遵守《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等相关规定。

 

  业务范围

  本基金会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一)奖励省内教师和学生以及对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资助省内家庭困难的教师和家庭经济特殊困难的学生

(三)支持优秀教育资源引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扶重点学科开展教研合作与交流

(四)支持贫困地区解决教育事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助力乡村振兴;

)开展与科教兴国相关的国内外合作交流活动

)本章程规定或许可的其他活动。

 

  党建

第十条  本基金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及有关规定,接受上级党组织派遣党建工作联络员,积极配合开展党的工作。

第十  本基金会具备组建党组织(包括功能型党组织条件的,本着应建尽建的原则,同步建立;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可通过先建立工会、共青团组织等途径开展党的工作,待条件成熟时及时建立党组织(包括功能型党组织

第十  本基金会中党员人数达3名(含3名)以上的,按规定成立党组织(包括功能型党组织支持党员基金会负责人担任基金会党组织(包括功能型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等党内职务。

  本基金会党组织(包括功能型党组织是基金会组织和活动战斗堡垒,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党组织(包括功能型党组织积极组织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中央、省委重要会议精神,引导和监督基金会依法执业、诚信从业;教育引导职工群众增强政治认同、目标认同和工作认同,引领基金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基金会建立并落实党组织(包括功能型党组织参与基金会重大问题决策制度。

第十  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充分发挥党组织(包括功能型党组织在基金会的诚信自律和反腐倡廉建设的主导作用。基金会党员要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接受上级党组织的考评

第十  积极为党组织在本基金会内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经费和人员支持。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标准,加强基金会党组织活动所规范化建设。

 

  组织机构、负责人

第十  本基金会由5-25名理事组成理事会。

本基金会理事每届任期为5年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第十  理事的资格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勤勉尽职,诚实守信;

(三)热心基金会所从事的公益事业;

(四)具有与业务工作相适应的工作阅历和工作经验;

(五)能够保障捐赠财产的使用符合捐赠人的意愿和基金会的公益目的,保障基金会财产的安全及保值增值;

(六)廉洁奉公,办事公道。

第十  理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第一届理事由业务主管单位、主要捐赠人、发起人分别提名共同协商确定;

(二)理事会换届改选时,由业务主管单位、理事会、主要捐赠人共同提名候选人并组换届领导小组,组织全部候选人共同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

(三)罢免增补理事应当经理事会表决通过

(四)相互间有近亲属关系的基金会理事,总数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五)理事的选举和罢免结果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  理事的权利和义务:

(一)选举权、被选举权、表决权;

(二)批评权、建议权、监督权;

(三)参与基金会内部事务管理;

(四)积极参加和支持基金会的各项公益活动;

(五)遵守基金会章程,维护基金会合法权益;

(六)贯彻基金会宗旨,执行基金会的决议,完成基金会交办的任务。

第二十条  本基金会的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修改章程;

选举、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决定名誉顾问、名誉理事长、特邀理事长、特邀理事的聘任;

(三)决定重大业务活动计划,包括资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计划;

(四)审定年度收支预算及决算;

(五)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

(七)决定副秘书长和各机构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的聘免;

(八)听取、审议秘书长的工作报告,检查秘书长的工作;

(九)决定基金会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负责召集和主持,或由理事长委托副理事长召集。

有三分之一理事提议,必须召开理事会会议。如理事长不能召集,提议理事可推选召集人。

召开理事会会议,理事长或召集人需提前5日通知全体理事、监事。

第二十  理事会会议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理事会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理事因故不能出席,可以书面委托授权代表代为出席理事会,委托书必须载明授权范围。

下列重要事项的决议只能由理事会且须经出席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为有效:

(一)章程的修改;

(二)选举或者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章程规定的重大募捐、投资活动;

(四)金额超过500万元的重大慈善项目支出;

(五)基金会的分立、合并。

第二十  本理事会设立理事长办公会议。

(一)理事会闭会期间,由理事长办公会议代行理事会职权,研究决定基金会的重要事项(章程第二十条规定的重要事项除外),并及时向全体理事通报;

(二)理事长办公会议,由理事长召集,或由理事长委托副理事长召集;

(三)理事长办公会议由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组成。

第二十  理事会、理事长办公会应当制作会议记录。形成决议的,应当制作会议纪要,并由出席理事审阅、签名。理事会、理事长办公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规定,致使基金会遭受损失的,参与决议的理事应当承担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反对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理事可免除责任。

第二十  本基金会设监事会,包括监事3-7名。监事任期与理事任期相同,期满可以连任。监事会设监事长1名,监事长由监事会选举或罢免。

第二十  监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监事由主要捐赠人、业务主管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分别选派;

(二)登记管理机关根据工作需要选派;

(三)监事的变更依照其产生程序。

理事、理事的近亲属和基金会财会人员不得任监事。

第二十  监事的权利和义务:

监事依照章程规定的程序检查基金会财务和会计资料,监督理事会遵守法律和章程的情况;

监事列席理事会会议,有权向理事会提出质询和建议,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以及税务、会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

监事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基金会章程,忠实履行职责。

第二十  在本基金会领取报酬的理事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监事和未在基金会担任专职工作的理事不得从基金会获取报酬。

本基金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不得在本基金会投资的企业兼职或者领取报酬。

  本基金会理事遇有个人利益与基金会利益关联时,不得参与相关事宜的决策;基金会理事、监事及其近亲属不得与基金会有任何交易行为。

第三十条  理事会设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从理事中选举产生。

第三十  本基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本基金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二)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任职年龄一般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三)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三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能担任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一)属于现职国家工作人员的;

(二)因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刑期执行完毕之日起未逾5年的;

(三)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执行期间或者曾经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四)曾在因违法被撤销登记的基金会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或者秘书长,且对该基金会的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基金会被撤销之日起未逾5年的;

(五)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六)在被吊销登记证书或者被取缔的组织担任负责人,自该组织被吊销登记证书或者被取缔之日起未逾5年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  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每届任期5年,连任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超届连任的,须经理事会特殊程序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理事长、秘书长不得由同一人兼任。

第三十  本基金会理事长为基金会法定代表人。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任何组织的法定代表人。

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应当由中国内地居民担任。

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在任期间,基金会发生违反《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本章程的行为,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相关责任。因法定代表人失职,导致基金会发生违法行为或基金会财产损失的,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个人责任。

第三十  本基金会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检查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审核由秘书长提交理事会讨论的年度重大活动计划;

(四)代表基金会签署重要文件。

本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在理事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对基金会本年度工作提出总结报告,并对下一年度的主要工作提出建议;

(二主持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

(三)组织实施基金会年度公益活动计划

(四)拟订基金会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计划

(五)拟订基金会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报理事会审批

(六)协调各机构开展工作

(七)提议聘任或解聘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由理事会决定

(八)提交年度收支预算和决算报告

(九)决定各机构专职工作人员聘用与解聘

(十)章程和理事会赋予的其他职权

 

 财产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十  本基金会的收入来源于:

(一)发起人捐赠、资助的创始财产;

(二)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自愿捐赠

投资收益

(四)政府资助或拨款

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  本基金会接受捐赠,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第三十  本基金会接受捐赠,向捐赠人开具由财政部门统一监(印)制的捐赠发票。捐赠发票应当载明捐赠人、捐赠财产的种类及数量、本基金会名称和经办人姓名、票据日期等。捐赠人匿名或者放弃接受捐赠发票的,本基金会做好相关记录。

捐赠人要求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本基金会与捐赠人签订书面捐赠协议。书面捐赠协议包括捐赠人和本基金会名称,捐赠财产的种类、数量、质量、用途、交付时间等内容。

捐赠人与本基金会约定捐赠财产的用途和受益人时,不得指定捐赠人的利害关系人作为受益人。

  本基金会开展定向募捐,应当在发起人、理事会成员等特定对象的范围内进行,并向募捐对象说明募捐目的、募得款物用途等事项。

第四十条  本基金会的财产及其他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一)本基金会投入人对投入基金会的财产不保留或享有任何财产权利;

(二)本基金会取得的收入除用于与本基金会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外,全部用于登记核定或章程规定的慈善事业;

(三)本基金会财产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但不包括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四)本基金会对取得的应纳税收入及其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与免税收入及其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分别核算。

第四十  本基金会根据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使用财产;捐赠协议明确了具体使用方式的捐赠,根据捐赠协议的约定使用。

接受捐赠的物资无法用于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用途时,基金会可以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收入用于捐赠目的。

第四十  本基金会财产主要用于:

奖励省内教师、学生以及对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支出

资助省内家庭困难教师和特殊困难学生的支出

其他符合本章程规定的有关业务活动的支出

基金会的日常运转、管理及筹资费用;

)理事会决定的其他费用。

第四十  本基金会的重大募捐、投资活动是指:

(一)接受1000万元(含)以上的捐赠活动

(二)对外投资额1000万元(含)以上的投资活动

第四十  本基金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第四十  本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和年度管理费用的比例,按照相关规定标准执行。

本基金会工作人员平均工资薪金水平不得超过上年度税务登记所在地人均工资水平的两倍,工作人员福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  本基金会开展公益资助项目,应当向社会公开所开展的慈善资助项目种类以及申请、评审程序。

第四十  本基金会根据基金会宗旨和章程的有关规定,合理设计慈善项目,优化实施流程,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慈善财产使用效益。

(一)本基金会建立健全慈善项目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对慈善项目的立项、审查、执行、控制、评估、反馈等环节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要求,设立项目管理机构,配备人员,行使项目管理职责;

(二)本基金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慈善受益人;

(三)本基金会管理人员的利害关系人不得作为受益人。

第四十  项目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按照捐赠协议专款专用,自觉接受财政部门、审计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认真履行信息公开义务,接受社会监督。

  本基金会要加强项目档案管理,保存慈善项目的完整信息,做好慈善项目的建档归档工作。

第五十条  捐赠人有权向本基金会查询其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捐赠人的查询,基金会应当及时如实答复。

本基金会违反捐赠协议约定的用途,滥用捐赠财产的,捐赠人有权要求改正;拒不改正的,捐赠人可以向民政部门投诉、举报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基金会违反捐赠协议使用捐赠财产的,捐赠人有权要求基金会遵守捐赠协议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捐赠行为、解除捐赠协议)

第五十  本基金会可以与受助人签订协议,约定资助方式、资助数额以及资金用途和使用方式。

本基金会有权对资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受助人未按协议约定使用资助或者有其他违反协议情形的,本基金会有权解除资助协议。

第五十  本基金会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本基金会接受税务、会计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税务监督和会计监督。

第五十  本基金会配备与本基金会开展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和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出纳。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五十  本基金会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业务及会计年度,每年3月31日前,理事会对下列事项进行审定:

(一)上年度业务报告及经费收支决算;

(二)本年度业务计划及经费收支预算;

(三)财产清册(含当年度捐赠者名册及有关资料)

第五十  本基金会进行年、换届、更换法定代表人以及清算,应当进行财务审计。

第五十  本基金会按照国家关于慈善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上一年度工作报告,将年度工作报告在登记管理机关指定的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查询、监督。

 

 重大事项报告及信息公开

第五十  本基金会按照《慈善法》和登记管理机关、重大事项报告的相关要求和指引,履行报告义务。

第五十  本基金会按照《慈善法》和登记管理机关、信息公开的相关要求,履行信息公开义务。

 

 终止和剩余财产处理

第五十  本基金会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当终止:

(一)完成章程规定的宗旨的;

(二)无法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继续从事公益活动的;

(三)发生分立、合并需要终止的;

(四)连续年未从事公益活动的;

(五)依法被撤销登记或者吊销登记证书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终止的其他情形

理事会在终止情形出现之日起三十日内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并向社会公告。不成立清算组或者清算组不履行职责的,登记管理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第六十条  本基金会终止,在理事会表决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第六十  本基金会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在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

本基金会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在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六十  本基金会自登记管理机关发出注销登记证明文件之日起,即为终止。

第六十  本基金会注销后的剩余财产,应当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支持与本基金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无法按照上述方式处理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组织捐赠给与本基金会性质、宗旨相同的社会公益组织,并向社会公告。

 

 章程修改

第六十  本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六十  本章程经2023825日理事会第3次会议表决通过。

第六十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理事会。

第六十  本章程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自理事会表决通过之日起生效。

第六十  本章程如与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不符,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