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国建立75周年,是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省的开局起步之年,也是基金会打好基础、实现高质高效发展的关键之年。基金会将围绕建设教育强省战略目标,深化自身基础建设和专业能力建设,调动整合各方资源,努力推进教育改革、教师队伍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安全和身心健康等重点任务落实,努力推进安徽教育事业和教育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目标 (一)基础目标 1.以项目建设工作为核心,保证基金会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预期成效,并形成社会影响力; 2.在全省性社会组织评估中,努力达到5A级; 3.全年募资总金额达到或超过6000万元,其中:一般性募资收入金额达到或超过2000万元,专项基金募资收入金额达到或超过4000万元; 4.满足公开募捐资格申报要求; 5.满足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申报要求。 (二)奋斗目标 全年募资金额达到或超过8000万元。 二、重点任务 根据基金会全年工作思路和总体工作目标,确定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 (一)基金会等级评估 在2024年全省性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中,取得5A级基金会荣誉,为获批公开募捐资格和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奠定坚实基础。 (二)重大活动 1.基金会揭牌活动 举办基金会揭牌仪式暨推介活动。邀请有关省领导和各有关机构单位参与,正式对外宣传推介基金会的办会宗旨、责任使命和主要任务、重点项目等。借此活动扩大基金会的社会影响力,并接受募捐、表彰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单位,传播公益慈善文化,凝聚新时代教育公益慈善事业力量。 2.第40个教师节表彰活动 配合省教育厅人事处、师资处等有关处室,参与筹备2024年第40个教师节表彰活动,并自主策划组织系列活动。具体参与省领导活动、省表彰大会方案制定和表彰大会组织等工作,开展教师节表彰奖励资金募集和评选表彰方案制定执行等工作。 (三)重点项目 1.教师校长奖励类 (1)通过经费支持等方式,配合省教育厅人事处、师资处、教师发展中心等处室单位,建立并完善教师奖助体系。对2024年拟表彰的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教书育人楷模、优秀班主任等予以奖励。 (2)持续做好全省十佳班主任、特支计划、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的支持奖励。 (3)制定基金会专项奖励计划,表彰在教育教学改革、师德师风、潜心育人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和贡献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 2.学生培养类 (1)联合省教育厅外事处等处室单位,制定实施优秀大学生国际“小学期”计划,培养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开展学生健康午休公益项目,会同省教育厅基教处,支持试点地区改善学生午休条件,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3)配合支持省教育厅高教处、职成处等处室组织开展的创新创业、职业技能等培养项目。 3.教育教学改革类 联合省教育厅基教处、高教处、科研处、教科院等处室单位,设立教学改革课题评选资助项目,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推进教育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教育高质量发展类 (1)开展教育国际化项目。设立基金会国际部,整合各方资源建设运行平台,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助力提升安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2)持续推进泳安工程试点项目。扎实组织好两个试点县区的项目募资、工程监督与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完善试点方案,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建设运营模式。 (3)推进家长学校项目。会同省教育厅关工委,牵头组建家长学校管理队伍和运营团队,建设运行平台,积极推动全省家长学校工作常态化开展和有效运行。 (4)推进金融赋能教育类项目。谋划1-2项银教合作项目,加强与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的合作,探索金融服务教育新模式。 5.专项基金项目 按照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建设运营好孙大光张刚奖助学金、中石化专项基金、阜阳市专项基金,谋划并实施好专项基金系列公益项目。争取新设立2-3个专项基金。 (四)一般性项目 1.部基金会项目 根据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部署,承接励耕计划等教育助学项目工作。 2.学生心理健康关爱项目 继续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关爱项目初中毕业班班主任、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持续落实相关项目工作。 3.少儿阅读项目 加强书香校园建设,继续开展烛光计划、四季少儿阅读活动,营造儿童、青少年阅读氛围,发挥阅读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持续打造活动品牌。 4.其他项目 除上述项目外,基金会将继续开展具有一定特色的公益性资助项目,包括黄山市小语种教育项目、青少年近视防控项目、特殊教育项目、劳动教育项目、乡村振兴项目、传统文化项目等,推动资源优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五)专项工作 大力支持教育评估院筹建,保障教育评估院顺利组建,促进评估工作健康发展。 三、加强统筹协同 (一)加强沟通联系,争取各方工作支持。积极开展与基金会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联系,及时沟通信息,汇报工作进展。密切与省教育厅相关处室汇报沟通协商,找准位置,厘清责任,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发挥优势,共同努力为教育公益事业创造价值,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合作共赢。加强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省内外教育基金会及协会、学会、商会的联系,通过联盟、座谈会、论坛、项目等形式开展合作,促进业务工作高效发展。 (三)推动资源整合,壮大公益力量。组建专家委员会,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事项,引入调查研究、专家论证、技术咨询、风险评估等程序,善用第三方力量降低决策风险,提高决策质量,并以此鼓励动员更多资源进入教育公益领域。 (四)发挥联盟作用,共谋事业发展。发挥召集人单位作用,做好安徽慈善联盟2024年度轮值召集人工作,积极牵头参与组织联盟各项工作;健全安徽教育基金会联盟入盟、退盟机制,完善轮值主席单位选择机制,优选联盟成员队伍,激发联盟工作活力,推进联盟工作常态化开展。 四、基础保障 (一)加强党建引领 着力在“党建+”模式上深耕厚植,坚持单周周三下午政治学习和“四种方式、五个方面”的常态化学习制度,建立学习型组织。结合主题教育积极开展党日活动,推进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化建设,用党建引领基金会全局工作,用业务工作检验党建成效。 (二)加强理事会监事会建设 加强理事会、监事会自身建设,不断优化理事会、监事会结构;制定完善理事会议事、决策和管理制度,健全督查落实机制,提高基金会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解放思想、开拓视野,最大程度发挥理事会及监事会成员对内治理和监管、对外拓展资源和社会倡导等作用。 (三)加强运行保障 制定各部室制度清单,规范优化办事流程,改善办公条件,提高秘书处运行效率;建立并完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工作有序开展;建立薪酬和绩效评价制度,强化考核激励;建立协同管理机制,规范业务流程;加强预算管理,规范会计核算,保障资产保值增值;落实信息公开制度,确保基金会合规运转。 (四)加强团队建设 按照专业、精干、敬业、创新要求,增补招聘若干专职人员,根据需要使用临聘人员,利用合作伙伴和项目单位建立兼职人员队伍,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建立一支数量大、情怀深的志愿者队伍。加强以专职人员、驻会管理人员为核心的专业团队建设,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细化分工;建立以年度重点目标任务(KPI)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及时兑现奖惩;建设学习型团队,营造尽职担当、务实创新、团结合作的团队文化,构建向上向善、充满生机活力的基金会整体生态。 (五)加强信息和宣传工作 完成信息化基础平台一期建设,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功能、深化内容,支撑基金会运行、项目运作、信息公开和品牌宣传等工作顺利开展。以基金会核心价值和特色项目宣传传播为依托,拓宽渠道,建立与中央级、省级权威媒体等主流媒体的长效合作机制;加强门户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官方视频号等公号建设,加强品牌和项目策划传播,加强对项目、捐赠单位与典型人物的宣传,推动基金会公益内涵可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