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英国研学之旅,自合肥启程,经上海转机后飞往伦敦。十余小时的航程虽带来些许疲惫,但抵达希思罗机场后,伦敦特有的湿润凉爽空气瞬间驱散了旅途的倦意,也让对此次研学的期待愈发强烈。
在伦敦的行程中,我们先后探访了多个标志性地点。白金汉宫前,身着红色制服的卫兵身姿挺拔,换岗仪式庄重有序,尽显英伦王室的仪式感;大本钟厚重的钟楼轮廓在阳光下依旧威严,沉淀着城市的历史底蕴;随后走进国家美术馆,此前仅在课本中见过的达·芬奇《岩间圣母》、梵高《向日葵》等名作近在眼前,在专人讲解下,画作中的光影运用、色彩搭配及背后的创作故事被逐一解读,让我对艺术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平面图像,而是真正感受到作品所承载的情感与思想。
大英博物馆的参观堪称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罗塞塔石碑上三种文字交错镌刻,作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关键,其历史价值令人震撼;中国馆内,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清晰可辨,宋瓷釉色温润如玉,这些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文物,让我在异国他乡深切感受到文化血脉的延续;古希腊展区的帕特农神庙浮雕,即便历经岁月侵蚀,仍能从残存的纹路中窥见先民对美的追求与对神话的诠释。之后前往UCL(伦敦大学学院)与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探访,UCL校园内红砖建筑爬满青藤,草坪上不时可见专注阅读或讨论的学生;LSE图书馆藏书丰富,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书架与书桌间,浓厚的学术氛围让人不自觉地沉浸其中,深刻体会到名校对知识的敬畏与追求。
抵达剑桥后,研学重心转向课程学习与校园体验。课堂上,教授以理论结合实际案例的方式授课,引发了热烈的课堂讨论,内容不仅填补了知识空白,更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我对专业领域与世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我也切实感受到这段学习时光的收获与价值。课余时间,沿康河徒步,垂柳依依,古老学院的建筑倒映在碧波中,尽显剑桥的静谧与优雅;乘坐游船时,撑篙人缓缓划动长篙,小船悠然驶过数学桥、国王学院等标志性建筑,微风拂过,惬意十足。此外,还前往剑桥科技园实地学习,在生物医药实验室了解新药研发进程,在计算机与电信展区见识先进技术设备,在工业科技区观察智能生产线运作,真切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结。偶尔漫步剑桥街头,走进当地书店,指尖拂过排列整齐的书籍,耳畔传来咖啡馆的轻柔声响,感受着这座学术之城的闲适氛围。
离开剑桥后,行程转向文化探索与自然体验。在约克,约克大教堂宏伟的哥特式建筑令人惊叹,石材表面的岁月痕迹与阳光透过花窗形成的光影交织,营造出庄严而静谧的氛围;国家火车博物馆内,从蒸汽火车到现代高铁的展品陈列,完整呈现了火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哈利波特》对角巷的取景地,还原了电影中的奇幻场景,唤起对经典剧情的记忆。抵达爱丁堡后,登上矗立在死火山岩上的爱丁堡城堡,展厅内陈列的古老武器、皇冠珠宝,诉说着苏格兰的历史变迁;漫步“皇家一英里”,石板路两侧的古建筑充满苏格兰风情,街头艺人的风笛声悠扬婉转,当地居民的热情问候更让人体会到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温暖。前往湖区时,作为英国最大的国家公园,这里的雄伟山峰与澄澈湖泊构成了绝美的自然画卷。湖边喂野鸭、欣赏湖光山色的过程中,阳光洒在湖面泛起粼粼波光,微风拂去所有疲惫,只余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最后一站抵达牛津,参观牛津大学的基督教堂学院、圣马丽教堂与图书馆,建筑风格庄重典雅,处处彰显着浓厚的学术底蕴;站在学位颁发处前,仿佛能看到学子们身着学位服领取证书的喜悦场景。大学城商业中心的小店充满文艺气息,精致的手工艺品陈列于橱窗,午后阳光洒落街头,尽显这座城市的闲适与美好。返回伦敦后,最后两门“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跨文化解析”课程,从西方视角解读全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拓宽了看待国际议题的视野;探访帝国理工学院时,现代化的教学楼与先进的实验室设施,展现出该校在科技领域的强劲实力与创新活力。
返程当日,飞机缓缓升空,伦敦的夜景逐渐缩小为一片光点。回顾此次研学之旅,不仅在课堂上收获了专业知识,更走出书本,亲身感受了英国不同城市的历史文化、学术氛围与自然风貌。这段经历丰富了认知,拓宽了视野,那些走过的路、见过的风景与学到的知识,都已成为珍贵的记忆,将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持续发挥积极影响。
时间:2025年8月9日
姓名:张韵竹
所在学校:安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