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成功召开
9月5日下午,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在安徽合肥召开,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大使、国际组织负责人、航天机构代表、科研院所专家等共计400余人参加,会议以“小行星探测、防御和资源利用”为主题,旨在汇聚全球深空探测领域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小行星探测、防御及地外资源开发利用国际前沿问题,寻求共识,为全人类的小行星探索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开幕式上,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外交部条法司副司长齐大海、联合国外空司副司长德里斯・艾尔哈达尼、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主席帕斯卡尔・埃伦弗伦德、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秘书长江辉、中国首批航天员赵传东、国际宇航联合会执行主任克里斯汀·费希廷格为大会致辞。深空探测实验室与7个来自亚洲、非洲和欧洲的新国际伙伴签署了合作协议。国际深空探测学会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并为新会员颁发单位会员证书。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作题为《中国小行星探测与防御》的大会主旨报告。
安徽省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作为合作伙伴参加本次会议,并全程参与大会各项筹备工作。基金会理事长王佩刚应邀出席本次会议。
2024年,联合国宣布2029年为“认识小行星和行星防御国际年”,小行星既是揭示太阳系奥秘的关键,也暗藏威胁地球安全的风险,更蕴含着支持人类未来发展的资源。与会各方一致认为,小行星探测、防御与资源利用相比其他航天工程,具有体系构成复杂、技术挑战大、国际合作需求迫切等特点。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应在小行星监测预警、在轨处置与灾害救援等方面协同攻坚,秉持空间普惠的原则,倡导共享共建的理念,推动小行星探测活动长期可持续开展、惠及全人类。
本次会议同时也是国际深空探测学会首次学术年会。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是深空探测领域首个国际科技组织。目前,该学会已吸纳50个单位会员、300余位个人会员,正在持续吸纳全球智慧与力量,致力促进深空探测科技进步与学术繁荣,为在外空领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深空之夜2025—探秘星辰大海”国际招待晚宴及科普文化交流
9月5日晚,“深空之夜”国际招待晚宴及科普文化交流活动在合肥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嘉宾参与。基金会作为协办单位参加本次交流活动,并为促进深空探测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贡献了安徽教育力量。
交流活动上,基金会副秘书长佘程卫代表基金会发表致辞。他对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为人类深空探测事业付出不懈努力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各国航天机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呼吁各界共同关注教育公益事业,为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搭建接触科学、探索宇宙的平台,让他们拥有追逐“航天梦”“科学梦”的机会,并期待未来能与各界携手,以科技育新人、以公益筑未来。
同时,基金会特别支持了晚宴的节目表演环节,清亮婉转的民歌《茉莉花》、高难度的主题杂技表演《逐梦太空》等节目,引发现场阵阵惊呼,以优雅与精准征服了全场观众。
参加本次国际会议和交流活动,是基金会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服务安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要实践。未来,基金会将持续聚焦科技与教育融合,继续发挥桥梁与平台作用,助力安徽省乃至全国科教事业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为深空探测与航天强国事业夯实教育根基、贡献人文智慧。
(撰稿:曾玉,审核:佘程卫、杜二根、王忠,审签:王佩刚)